發佈日期:2025/08/04 
新聞中心
京東集團 (JD-US) 創辦人劉強東推動「在海外再造一個京東」的戰略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京東以 22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185 億元)成功收購德國零售巨頭 CECONOMY,創下中國電商出海歐洲最大規模的收購紀錄。該交易仍需通過監管機構審批,預計將於 2026 年上半年完成。
此次收購標誌著京東國際化戰略的重大轉折,從傳統的跨境電商模式,正式向歐洲市場的本地化經營邁進。
作為歐洲消費電子零售龍頭,CECONOMY 擁有知名品牌 MediaMarkt 與 Saturn,主力產品涵蓋 IT、手機及家電等 3C 品類。
借助 CECONOMY 在歐洲主要城市擁有超過 1000 家門店的龐大線下網路,京東獲得寶貴的本地流量入口,能助力打造「一小時達」等快速配送體驗,成功破解歐洲複雜的分銷體系。
同時,CECONOMY 也與 3000 多個本地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包括蘋果 (AAPL-US) 、三星等頂尖企業,將助京東彌補本地供應鏈不足,迅速構建完善的本地商品池與供應鏈體系,降低跨境運輸依賴,提高經營效率。
面對亞馬遜 (AMZN-US) 、Zalando 等線上競爭壓力,CECONOMY 期望藉由京東的物流技術、無人倉及平台運營優勢,加速線上業務成長並優化成本結構。
京東也承諾,交易完成後,將保持 CECONOMY 獨立運營,維持核心團隊穩定,目標打造成為歐洲領先的全渠道消費電子平台。
劉強東強調,京東的國際化策略將堅持「自建+收購」路線,不做跨境電商,而是做真正的本地電商,建立本地團隊、本地採購與本地發貨。
京東過去在俄羅斯及東南亞市場的嘗試經歷波折,2023 年關閉印尼與泰國業務後,重新聚焦歐洲市場。
不過,相較於 Temu、SHEIN 等低價與柔性供應鏈策略,京東選擇「重資產、本地化、自營」路線,雖投入高成本與長周期,但更貼合歐洲消費者對品質與服務的嚴格要求。
在劉強東看來,「只要能把 1000 個中國品牌帶出海、做成功,京東國際就成功了」。而這也解釋了京東為何一邊在當地建立倉儲、物流,一邊深入對接本地通路商、進行收購整合。
資料來源: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