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掏空探測 桃園引進透地雷達

發佈日期:2025/07/15  記者謝武雄
發射高頻電磁波 判定孔洞大小、深度及管線位置 降低挖損率
近年來國內外屢傳天坑事件,甚至行經車輛掉落坑中,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為此,桃園市政府養護工程處引進透地雷達、非破壞性道路檢測技術,針對市境曾發生坑洞路段周邊區域進行檢測,已選定龜山區文化三路等十二個路段,檢測後將實施分級制度,優先修繕危害程度較高的路段,以維護公共安全。

選定12個路段檢測 實施分級修繕
養工處選定檢測的十二個路段,總長度三七五○公尺,包含桃園區經國路、民光東路、南平路、中正路;中壢區中豐路、中正路;蘆竹區南福街、中山路、南昌路、南上路;龜山區文化一路、文化三路。

此外,市區道路管線資料庫不完整,頻傳開發過程挖斷管線情事,今年配合道路挖掘路段,規劃蘆竹區南福街、桃園區館後一街、龜山區民生北路一段等三路段實施管線檢測,檢測結果提供施工單位參考,降低管線挖損率,並縮短工期。

養工處長劉軍希表示,透地雷達原理是發射高頻電磁波到地底,遇到不同界面,例如地層、坑洞、管線,會產生不同反射,分析反射波的特性,可以推斷地下物體的形狀、大小、深度和位置等資訊,屬於非破壞性道路檢測技術,主要用於探測道路下方的孔洞及管線分布概況。

捷運綠線避開管線挖掘 提高效率
劉軍希表示,先前針捷運綠線所經桃園區中正路進行探測,由於事先掌握管線位置,捷運工程挖掘過程可以避開管線而提高效率,因此今年編列九百萬元,針對上述十五條道路進行道路坑洞、管線位置探測。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