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市「可負擔宅」 自治條例拚明年完成

發佈日期:2025/10/14  記者鄭淑婷
年輕夫妻且育有小孩家庭優先 首波試行航空城安置住宅餘屋108戶
桃園市政府研議「可負擔住宅」,讓年輕家庭買得起房子,首波納入桃園航空城安置住宅餘屋,並擇定機場捷運A20、A21站及中壢體育園區周邊地區做為推動起點,待「桃園市可負擔住宅出售及管理自治條例」程序完備;市府都市發展局昨於市議會工作報告,不分黨派議員均要求加速推動腳步,都發局長江南志表示,預計年底在府內法規會通過,明年完成法制程序。

議員要求 嚴格監督、避免炒房
市府都發局指出,可負擔住宅將以去商品化及封閉式買賣為核心概念,限制移轉且禁止轉售套利,以繼承為主,必要時可由市府收回;自治條例將明訂銷售對象、價格、貸款年限及限制移轉、市府收回機制等,購屋對象優先鎖定年輕夫妻且育有小孩的家庭,每月家庭合計收入十萬元左右,貸款約占收入的二至三成。

都發局說,首波可負擔住宅鎖定航空城安置宅小坪數餘屋,共有一〇八戶優先試行;另外,桃園市軌道建設周邊整體開發區或都市更新地區,透過容積獎勵廿%,也由建商回捐十%可負擔住宅,公辦都更取回的房舍亦是房源。目前將擇機捷A20、A21站及中壢體育園區周邊地區做為推動起點,估計三到四年內可提供三千戶可負擔住宅。

可負擔住宅政策在議會引起關注,市議員黃崇真表示,桃園市獎勵建商容積率換取可負擔宅為主,以五百坪基地的建案為例,只能釋出約兩戶,擔心出現「僧多粥少」、「看得到吃不到」情形。

市議員凌濤說,除了南桃園,北桃園也是人口移入重點區域,應將中路及捷運綠線G12、G13、G14站周邊都計區納入,並建立嚴格的監督及審查機制,避免炒房。

市議員謝美英表示,目前可負擔住宅規劃以航空城安置宅餘屋最快推出,餘屋數量、坪數及價格,務必要符合民眾需求,同時要求加速自治條例立法時程,超前部署與中央溝通,以利明年如期上路。

都發局:推動起點軌道建設周邊
都發局回應,包含購買及回售機制、房源充足度、買賣價格透明度、整合公共服務設施等,正持續透過跨局處平台蒐集多方意見,讓制度更加完備。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