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5/09/15 
編譯陳韋廷
過去一周,美國陸續發布了一系列經濟數據,包括非農就業與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整體呈現出「偏冷」的態勢,進一步強化市場對聯準會(Fed) 本周將宣布降息的預期。
受此影響,全球資本市場迅速反應,新興市場成為資金追逐的熱點,多國股市表現搶眼,頻創歷史新高,其中 MSCI 新興市場指數上周五 (12 日) 收漲 1.19%,連 4 天刷新歷史高點,MSCI 亞洲指數上周亦漲 3.18%,韓國、新加坡、巴西及墨西哥等相繼創歷史新高。
從全年來看,新興市場股市的整體表現大幅跑贏已開發市場,截至上周五,MSCI 新興市場指數累計漲幅超過 23%,遠高於已開發市場不到 15% 的漲幅,其中南韓和越南主要股指今年漲幅分別達 41% 和 48%,尤為引人注目。
面對新興市場的強勁表現,許多國際基金與投行正進一步加大對該區域的配置力度,認為 Fed 降息、美元走軟以及全球通膨壓力緩解等因素將為新興市場帶來新一輪利好。
然而,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依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於新興市場頭頂,市場普遍擔憂下半年關稅的滯後效應可能逐漸顯現。
儘管新興市場估值具有吸引力,但如何從中挖掘出真正具有高成長性的投資機會,仍是投資人面臨的重要議題。
針對上述市場熱點,瑞銀全球新興市場股票首席策略師 Sunil Tirumalai 說,今年以來新興市場股市之所以能跑贏美股,關鍵並不在於外資的大規模流入,而在於內資,尤其是本土散戶資金的強勁推動。雖然企業獲利預期有所下調,且市場一度對美國加徵關稅風險保持高度關注,但投資人更聚焦於 AI、科技等熱門族群,令整體市場情緒保持樂觀。
他特別強調,這種由流動性推動的行情在中國市場表現尤為明顯,瑞銀早在去年 4 月便將中國市場的評級上調至「超配」(Overweight),主要因為觀察到當地散戶行為的變化。過去多年,中國散戶長期保持謹慎,大量儲蓄集中於債券和存款,但隨著部分資金開始回流股市,對市場形成了明顯支撐。
展望今年下半年,除關稅外,Sunil 提醒投資人亦須關注美國經濟放緩及全球成長降溫的潛在風險,同時也應留意美國以外地區通膨緩解及貨幣政策放鬆帶來的正面效應。
他認為,若多重週期性因素疊加,如美國經濟放緩速度快於其他國家、美國實質利率下降及美元大貶,新興市場在 6 到 12 個月內料將跑贏美股,但此種優勢更多是週期性的,而非結構性的。
關於 AI 投資主題,Sunil 表示,這是未來一、兩年值得重點關注的方向,尤其是 AI 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落地。他指出,雖然 AI 概念股估值普遍偏高,但目前未達泡沫水平,不過投資人必須警惕未來需求波動對供應鏈,尤其是亞洲供應鏈的衝擊。
他還特別提到,中國是 AI 投資第二大市場,且在 AI 應用場景的探索上具有獨特優勢,未來值得密切關注。
資料來源: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