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5/07/16 
作者 趙慶翔
台灣人熱衷置產,但當資產要傳給下一代時,究竟該選擇「生前贈與」還是「死後繼承」?錠嵂保經執行處經理孫成翰表示,房產傳承的節稅策略相當重要,選錯方式恐怕將多繳上千萬元稅金。
孫成翰分享一則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案例,市價5,000萬元的房產,若選擇生前贈與,需繳數百萬土地增值稅;但若改採死後繼承,土增稅可完全免除,節稅效果顯著。根據土地稅法第28條,透過繼承移轉的土地可免徵土地增值稅,讓不少觀眾驚呼原來法條早已「藏有答案」。
孫成翰強調,分年贈與雖能規避贈與稅,但仍須繳交土增稅。即使使用所謂的「附有負擔贈與」,若子女無實質還款能力,仍會被國稅局視同贈與,逃不過課稅魔掌。
面對如此稅制現況,孫成翰強調:「與其繞來繞去,不如直接『買賣代替贈與』」。父母將房產以市價賣給子女,不僅可提升取得成本,未來若轉售,房地合一稅負也能大幅降低。他以實例說明:同樣的5,000萬房產,若贈與後轉售可能要繳1,350萬元房地合一稅;但若採買賣方式,稅負可降至僅百萬元,差距高達一個零。
對於未來仍無法負擔高額購屋資金的年輕世代,孫成翰建議可透過保單長期規劃。利用每年244萬的贈與免稅額,父母可透過保險累積資金,待子女成年後用來合法買回房產,達到節稅與財富移轉雙贏目標。
最後,孫成翰提醒,無論是高資產族群或一般家庭,房產傳承規劃宜早不宜遲,最關鍵的原則就是:「要給孩子房子,生前用買賣、死後靠繼承」。
資料來源:TVBS新聞網